文物天地》(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领略湖湘文化的奥秘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风景优美的烈士公园北侧,占地5 万余平方米。自1956年开馆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入藏历代文物已有11余万件,一级品 763件其中尤以商周青铜器、楚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湘阴窑、长沙窑瓷器,最为精彩和珍贵。如商代青铜器中的人面方鼎、豕尊、象尊、象纹和虎纹大铙等,都是我国古代青铜文物宝库中罕见的瑰宝;楚文物中有我国最早的帛画、精美的铜镜。形制多样的玻璃器等。特别是1972 年至1974 年初相继发掘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曾经轰动中外,享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早在1897年,郴州学会就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可惜寿命不长,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1923年,政府出资兴建了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1927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但1930年的战火,又将该馆彻底焚毁,此后再未恢复。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年在长沙西北环境优美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建馆之初,该馆以建设“地志性博物馆”为目标,开展了对反映湖南历史、文化、民俗、艺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文物与标本的征集与展示工作,举办了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展等六大展览。其中楚文物收藏和湖南近现代名人收藏是构成该馆藏品中极有特色的部分,为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打下了较好基础。

            目前,湖南省博物馆有马王堆汉墓展》、《湖南名窑陶瓷》、《湖南省商周青铜器》、《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馆藏明清绘画》等常设陈列及临时展览在这里展出。 

            《马王堆汉墓展》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展览。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三座墓中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10 多万字的30 余种古籍,5 幅帛画、2 幅地图、27件衾、袍、单衣、手套、鞋、袜、药枕等服饰、500件完好如新的漆器、900 余支竹简、多种乐器、兵器,还有大量农畜产品、中草药,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古墓中能保存如此众多的有机物质文物,这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我国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等,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本陈列展示的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1号墓和3号墓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两幅帛画的构图基本一致,全长2米许,均作“T”字形,下垂的四角有穗,顶端系带以供张举,应是当时葬仪中必备的旌幡。画面上段绘日、月、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着天上境界;下段绘交龙穿璧图案,以及墓主出行、宴飨等场面。整个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有人认为,“遣策”简文中的“非衣一长丈二尺”,即指这种帛画。两墓帛画的主要差别在于墓主形象,1号墓为女性,3号墓为男性。3号墓棺房悬挂的帛画,西壁保存较好,长2.12米,宽0.94米,绘车马仪仗图像,画面尚存一百多人像、几百匹马和数十辆车;东壁的帛画残破严重,所绘似为墓主生活场面。这些珍贵的展品将引领您穿越历史时空,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

            《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是颇有特色的展览之一。湖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是岳阳铜鼓山和石门皂市的商代遗址,距今约3500年。商代晚期,湖南青铜器铸造和使用达到空前绝后的阶段。湖南地区出土青铜器以铸造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精美为特点,其中的精品如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牺首兽面纹方鼎、象尊、牛尊、豕尊、虎食人卣等多为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少见或仅见的重器和珍品。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商周青铜器数量较多,《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精选出铜器72件,与铜器伴出的玉器11件,虽然只是极少的部分,但从中可以看到湖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铜铙和动物造型的器物,丰富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内涵。

            湖南名窑陶瓷展》异彩纷呈。湖南陶瓷业源远流长,独放异彩。距今一万余年的道县玉蟾岩陶片,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约在东汉中期湖南开始烧造青瓷。湖南发现东汉至清瓷窑四百余处,窑烟袅袅,千年不绝。湘阴窑瓷釉色晶莹透明,雕塑栩栩如生,曾受官府青睐。尘封已久的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瓷的初盛,图案生动、趣意盎然的釉下彩绘是民间绘画艺术的缩影,饰以脍炙人口的诗歌、里巷皆知的俚谣警语,是商品经济下新兴市民情趣的表露,也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学。穿越千年时空,可遥感唐诗风靡一时的盛况。清末民初醴陵窑另辟蹊径,首创釉下五彩,产品屡获国际大奖,醴陵发展为驰名中外的瓷城。 色彩斑谰的湘瓷艺术,为中国古陶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展厅陈列的三大窑瓷产品,仅是冰山一角,未能充分反映湖南古代制瓷的全貌。借此彰显窑工之创意、湘瓷之神韵,才是我们的初衷。

            《明清绘画作品展》个性鲜明。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绘画,在唐宋的基础上,趋向个性化,派别林立,风格各异,重传统的摹古和改革创新两大潮流并峙交织,"摹古"派讲究传统的继承、技法的表现,"创新"派注重画意内涵和笔墨形式。同时提倡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使中国画的意境更为隽永、深沉和含蓄。湖南博物馆收藏明清绘画作品甚多,其中有些画家的作品在全国尚属少见。展厅所展示的58幅作品,仅是明清绘画中的一鳞半爪,然可连缀出明清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凸现明清绘画的艺术风格。

            《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陈列》展馆位于湖南省博物馆新陈列大楼二楼西北,其面积约400平方米,展品共计133件(组),于2003年1月18日对外展出,集中展示了10余年来湖南省最重要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已有八项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八项中又有三项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而龙山里耶战国秦汉城址的发掘,已被誉为21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本陈列包含的文物数量、品种、型制、文化艺术内涵、历史科学价值等各个方面均十分丰富。本陈列内容和形式和谐一致,营造出现代陈列展示艺术的纯美空间,有节奏地与新大楼其他陈列融为一体。 这些展览包括:

            一、旧石器遗存:1987年4月25日,考古工作者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兴隆乡大桥氵舞水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旧石器2件。同年6月,湖南省文物考古所等在此试掘了18平方米,出土旧石器20余件。大桥溪旧石器地点为我省第一次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它的发现使湖南省旧石器时代考古实现了零的突破,并首次确证了华南网纹红土层旧石器埋藏的层位关系,拓宽了华南旧石器的发现与研究领域。之后,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河流阶地的堆积中,发现了旧石器遗存100余处。其中1988年发掘的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为早期旧石器晚一阶段,距今约40万年,为湖南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地点。1990年、1993年发掘的石门燕儿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相继出土股骨、牙齿、下颌骨、蹠(zhí)骨等古人类化石,经鉴定属于晚期智人化石。这些旧石器遗存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南旧石器考古的空白,而且为长江中游原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道县玉蟾岩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地处南岭北麓宽谷平原与石灰岩残丘相间的地貌环境。其遗存表现为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过渡的性质,距今12000年。1995年10—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出土打制石器、骨角器、动物残骸、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稻谷和原始陶片等文物,其中稻谷栽培化已较明显,近于现代籼稻类型,但兼备野、籼、粳特征,是一种由野生稻到栽培稻演变的古栽培稻特征。该遗址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三、澧县彭头山与八十垱新石器时代遗址: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大坪乡孟坪村,距今约9000年左右。1988年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在其陶片中发现大量掺和的稻谷和稻壳,经研究为早期形态的栽培稻,这说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八十垱遗址位于澧县澧阳平原东北部的梦溪乡五福村,时代相当于彭头山遗址的中晚期,距今8000年左右。1995年10—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在古河道河漫滩部位距地表4.5深处发现有黑色淤泥层,内有大量有机物和可以分辨的上百种植物,数十种动物与家畜骨骼,大量竹、木、骨器。特别重要的是在仅数平方米范围内,出土稻谷和大米1.5万粒以上,数量超过了国内已有发现的总和。这些稻谷和大米保存极好,这一发现对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较之彭头山遗址具有更高的突破性价值。

            四、黔阳高庙与安乡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高庙遗址位于黔阳县岔头乡岩里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属于上下层紧相联结的两个考古学文化,下层文化距今约7000年。众多陶器用篦点组成神像、凤鸟图形。这些具有精美纹饰的陶器既实用,又体现了某种原始宗教意识,为研究史前宗教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汤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全乡刘家嘴村,面积约1万平方米,距今约6500余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1978、1990年两次发掘,遗址内有墓葬100余座,随葬物丰富,其中有制作精美的白陶盘和白衣红陶盘,陶盘外壁和底部模印不同纹饰,异常美观。这两处遗址出土陶器在我省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较为典型,堪称史前艺术珍品。  

            五、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为澧阳平原的中心区,由护城河、夯土城墙组成,南北长316米,东西宽304米,略呈圆形。自1991年至200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11次对其进行发掘,发现有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壕沟、城墙、祭坛,在东墙下发现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为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1992年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城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7年该城址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家岗文化水稻田又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还被评为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六、望城高沙脊商周遗址:位于湘江西岸的望城县高塘岭镇胜利村,1996—199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遗址中以铜器为主要随葬物的5座墓葬是近年来湖南商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铜鼎、铜尊、铜刀、铜戈等,它们既有中原特色,又有本地特点,反映了湖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特殊内涵。

            七、龙山里耶战国秦汉城址:位于龙山县里耶镇,东临酉水,面积约2万平方米,基本为里耶学校的范围。为配合湖南省重点工程碗米坡水电站的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02年4月以来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面积已达1000余平方米,发现古城墙、古井、古墓群及简牍、青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尤为珍贵的是,在一号古井发现的三万余枚简牍,字数达数十万,记述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战国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其中秦代简牍不仅超越了20世纪出土秦简的总和,而且纪年完整,秦王政廿五年至始皇卅七年,记事详细到了月、日,是罕见的秦代地方文献,弥补了史载的缺失,因而震惊学界,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八、长沙古坟垸西汉长沙王室墓: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望城坡古坟垸,1993年长沙市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墓地占地面积约20亩,由一座主墓和三座从葬坑构成。主墓墓口残长15.98米、宽13.1米、深约10米,墓口以下尚保留一层台阶。主墓室由“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短木枋)、“外藏椁(guǒ)”(回廊)等部分组成。该墓虽遭盗掘,仍出土金、银、玉、铜、铁、陶、琉璃、玳瑁、漆木及丝织品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据研究,该墓年代属西汉早期,墓主为吴氏长沙国某一代王后“渔阳”(前202—前157年),是湖南省迄今所见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西汉王室墓地。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九、沅陵虎溪山西汉沅陵侯吴阳墓:吴阳墓座落在沅陵县虎溪山,199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吴阳是长沙王吴臣的儿子,汉初封于沅陵,属于汉代的王子侯。墓内出土印章、漆器、竹简等。其中竹简数量达1000余支,内容为《黄籍》、《食谱》、《日书》,总计3万余字,对研究西汉的饮食、占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里展出了虎溪山吴阳墓出土的部分竹简、漆耳杯、漆匜(yí)、漆卮(zhī)、漆盘等。

            十、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1996年6月—12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地处五一广场旁平和堂商厦建设区域内的古井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原走马街50号房基下编号为J22的古井中发现了大批三国吴纪年简牍。据统计,简牍的总数约为10万余枚。从现已释读的部分来看,这批简牍被认为是三国吴长沙郡临湘县及临湘侯国的文书。其书写年代大部分在东汉建安至吴嘉禾年间(196年—237年)。其内容大致分为吏民田家、黄簿民籍、缴纳各种赋税的簿籍、米布钱等物出入调运账簿、司法文书、官府上下行文书及名刺、信札等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对于深入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司法制度及有关的典章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20世纪末竣工的新陈列大楼造型古拙,气势恢弘,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古城长沙标志性建筑之一。湖南省博物馆荟萃了湖湘大地的文物遗珍,展现了湘楚文明的来龙去脉,每年吸引一百多万南来北往的中外游人前来参观,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

           

      艺术家推荐
      侯瀚如
      肖超
      刘东瑞
      张永昌
      马南坡
      杨静荣
      本刊专访
      ·【周桂珍】与紫砂结缘 --访...
      ·【叶永青】西南当代艺术三十年...
      ·【杨力舟】妙手丹心绘人生――...
      ·【沈勤】沈勤:把中国的文人...
      ·【刘静】刘静:故宫藏竹雕文...
      ·【阮凤平】用画笔体现生命——...
      ·【张洹】浴火与涅磐——张洹访谈
      ·【梅建平】梅建平:梅摩指数和...
      ·【厉宝华】厉宝华:金银器的鉴...
      期刊资讯
      ·明清瓷器“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龙珠阁为何只有明早中期官窑瓷
      ·鉴真\空海肖像及“诸尊佛龛木雕像”
      ·北京艺博的清代玉带钩
      ·明代青花之最——永乐、宣德青花瓷
      ·翰海秋拍超预期30%
      ·中国嘉德2011秋拍成交近40亿元
      ·艺术品市场:财富时代的抉择
      ·“捡漏”奇迹时常有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国收藏网 中国文物网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 新华网 中国期刊网 收藏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538(s)   3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